标题:《西游记》高价请的女演员,飞机接送仅表演180秒,却被记了36年 内容: 有人问杨洁导演的86版《西游记》为何长盛不衰? 网友说:86版西游记无论单拿出来哪一集,都媲美如今的电影剧情。 杨老师琢磨每一个镜头的拍摄地,单是一集就跑遍全国八个地区。 甚至为了能让剧中“女妖怪”“女仙子”给人眼前一亮。 她可是跑遍了全国,把所有的选美冠军都给硬拉回来。 俏皮灵动的“玉兔精”,风华绝代的“女儿国国王”,妖媚至极的“白面狐狸”……而这其中就有一位演员,杨洁为其开出了全剧最高片酬才邀请过来。 然而这位女演员由于时间紧迫,为了拍戏专程需要剧组飞机接送。 但在最后的剧情中,她却仅仅出演了180秒,而且全程台词全部被删。 可正是这短短的180秒,却让观众直呼:她才是这段剧情的灵魂! 那么,这位让观众记了36年演员到底是谁? 她到底有何风采,值得杨洁导演这样大动干戈! 千辛万苦得“温娇”杨洁导演为了选角呕心沥血、殚精竭虑,光是一个唐僧就换了3回。 哪怕出场仅一会儿的边缘角色,她也尽全力去还原特色。 正是有杨洁导演的这份坚持,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。 而其中美得姹紫嫣红、各有不同的女角色们,她更是全国各地去寻找人选。 甚至发动剧组人员,只要见到漂亮姑娘,就带过来瞧瞧。 于是全国美人云聚一处,只为拍好一部《西游记》。 然而在挑选唐僧母亲殷温娇的人选时,杨洁还是犯了难。 听听原著中是如何刻画的:“面如满月,眼似秋波,樱桃小口,绿柳细腰。 ”光是这个“面如满月”和“绿柳细腰”就让人头大。 面部丰腴饱满的美人好找,纤纤细腰的美女更是一大把。 可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,该如何是好? 杨洁那叫一个愁啊,天天去看电视里各色美人的表演。 “为救李郎离家园,谁料皇榜中状元……”韵味十足的唱腔,顾盼生辉的神情,一瞬间吸引了杨洁的目光。 此时正在黄梅戏里婉转咿呀的女孩,面如满月生光辉,身段却似扶风弱柳。 “找到了! 找到了! ”杨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这不就是现实中的“殷温娇”吗! 于是杨洁一个电话打到电视台,通过层层问询,终于得到了这个女孩的信息。 原来这个女孩名叫马兰,是一名黄梅戏演员。 本就有着深厚的表演功底,外貌身姿也十分合适,杨洁立马敲定:“就是她了! ”然而杨洁定了,马兰却进退两难。 作为敬业的戏曲演员,她总不能置自己的演出于不顾,抛下观众去拍戏吧。 另一方面,她听闻《西游记》拍摄组的事迹,也想为其出一份力。 但是拍摄时间与演出时间严重冲,而且两地相距甚远,这可如何是好? 不是没有人劝过杨洁再找其他演员,但全部被她驳回。 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,杨洁隐隐感到,若错失马兰,估计再难找到这样合适的。 杨洁在了解了马兰的演出时间后,发现其中有一天的空档。 于是她专程亲自代马兰向戏团请假,“抢走”马兰一天。 戏团师傅们感觉有点不可思议,就这一天,来回一趟都不够。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杨洁导演的决心。 在剧组经费紧张的情况下,她拿出高额的资金只为解决马兰的路途问题。 派人到合肥剧场接下刚拍完戏的马兰,并立马送到北京机场。 等马兰从北京飞到昆明后,依旧有人专程带马兰驱车赶到在喜洲的剧组。 而行程匆匆的马兰甚至顾不上吃饭和卸妆,就辗转几个地方,换了几个交通工具。 一切,都只为“殷温娇”。 杨洁花了这么大代价得到的“殷温娇”,呈现的效果达到她要的标准了吗? 我们从《西游记》的剧情中,就可以得到答案。 马兰完美演绎初次上场的“殷温娇”是丞相府的千金娇女,抛绣球择新婿。 在高台之上,她一身红衣,头戴华贵冠饰,拈着一柄团扇。 面貌典雅,又带有一丝小女儿的娇憨。 几个眉眼流转的动作后含笑低下头去,尽显看到中意郎君时的羞怯。 抛绣球时笑意漾上双颊,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许。 在随丈夫赴任的船只上,摇动的珠帘之后是夫妻二人的把盏言欢。 此时的“殷温娇”已换上夫人的装扮,举手投足间皆是对夫君的爱慕。 她言笑盈盈地望向夫君,纤纤柔荑虚托酒杯,将温柔妇人形象演绎得正当好处。 面对歹徒时她一脸决绝,眼神既惊惧又愤怒,却强作镇定。 河边送走江流儿时,马兰又将“殷温娇”刻骨铭心的悲痛演得入木三分。 对孩子未来的担忧,巨大的弃子之痛犹如尖刀剜心。 颤颤伸出的双手,破碎的泪光,忧愁的黛眉,令人为她的遭遇痛心不已。 而一别经年后,母子终于相认。 “殷温娇”于泪水中缓缓展开的眉,展现出她渐渐温暖的心。 仿佛于黑暗之中终于重见天日,一时间悲痛大过喜悦,终是相拥而泣。 杨洁导演说:“就是想借殷温娇的形象,展现唐代美人的风采。 ”一切辛苦终于没有白费,马兰做到了,而此时她年仅20岁。 “殷温娇”出现的镜头只有短短三分钟,这三分钟却囊括了她的一生。 在这三分钟内,她要挑战四段不同境遇和情绪的演绎。 为了精简剧情,杨洁导演甚至把台词全部删掉。 而马兰,只凭借肢体语言和动人的神情,就完美刻画了“殷温娇”。 这一个“殷温娇”,让《西游记》的老粉丝们,记了整整36年。 然而,“殷温娇”可不是马兰的巅峰,她有着更高的成就。 黄梅戏成就之巅马兰出生在黄梅戏世家,自小就开始接触黄梅戏。 她十分不吝啬在唱戏上下功夫,常常一练起来就忘记了时间。 正是有了一身扎实的“童子功”,她顺利进入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。 仅19岁,就随着戏团前往香港表演著名黄梅戏目《女驸马》。 她在台上顾盼生姿,男装扮相也极为俊朗,丝毫不会令人出戏。 一时间,马兰仅凭一场演出,便名动全香港。 马兰演绎过很多脍炙人口的黄梅戏曲,她唱做念舞、风姿卓绝,捧奖无数。 她的《龙女情》,在全国巡演60多场,只因观众爱看,呼声太高。 而改编自《龙女情》的戏曲电影《龙女》更是请到了她来主演。 马兰扮演的千金少女“云花”灵动秀巧,一举一动又尽显贵女气度。 如同《西游记》的“殷温娇”般,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在马兰的人生中,只出演过为数不多的几部电视剧。 但只要她来演绎,那必定是十分贴合角色,为人所津津乐道。 而在黄梅戏领域,她俨然已成了大家。 马兰登上过5次春晚的舞台,向大家传递黄梅戏的精彩。 在国内,她是唯一在舞台剧和电视剧表演两个领域,都拿到全国最高奖项的人。 在国外,她的足迹遍布美欧亚三洲,演出的国家数不胜数。 将中国的黄梅戏文化带到国际的舞台,而她也荣获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。 与君携手共白头事业早已登峰造极的马兰,婚姻也羡煞旁人。 她的丈夫是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,曾所著的《文化苦旅》轰动一时。 马兰是余秋雨的忠实读者,在机缘巧合下得以邀请他来看自己的表演。 余秋雨也被这个女孩深深吸引。 自此二人交换了地址,常常互传信件。 他们给对方写的信也累积了厚厚一摞子。 名为思念的情绪便在等待来信的日子里慢慢滋长。 然而二人毕竟相差16岁,巨大的年龄差距仿佛无法逾越的鸿沟。 众人的言论如同大山一般,将两人压得喘不过来气。 不过好在他们足够坚定,足够情投意合。 终于,余秋雨向马兰表露心迹,而马兰也愿意不顾世俗的目光奔他而去。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作家,一个是底蕴丰厚的黄梅戏演员。 婚后的日子格外的美满和甜蜜,他们二人相互支持彼此的事业。 马兰在危急时刻予以余秋雨资金上的支持,余秋雨为马兰创造戏曲剧本。 可真真是佳偶天成的一对璧人。 结语如今的马兰已渐渐年迈,淡出了黄梅戏的舞台。 她与丈夫相濡以沫,安享晚年时光。 相信他们的日子依然有滋有味,他们的爱情依然如初。 也相信在她的引导和栽培下,会有更多的年轻力量涌入。 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一份力量,创造新的生机。 发布时间:2024-06-06 18:14:32 来源:番茄网 链接:https://www.leida518.com/article/318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