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毕彦君个人资料:和陈晓旭有过一段婚姻,低调拍戏36年,曾哀求她不要出家 内容: 毕彦君,虽是东北人,身上却没有碴子味儿,也没有明显的粗粝感,走出荧屏的他,透着几分儒雅,还带点学究气。 作为一名演员,他物欲感不强,只要有戏演就行,也不为出名,把自己演高兴了,让观众满意了,就是他最大的心愿。 他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杨修,是《大宅门》中的白二爷,是《闯关东》里的夏元璋,还是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里的荀白水. .. .. .从艺36年,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无数荧屏经典,不仅对表演兢兢业业,还对后辈提携有恩,是业内口碑一流的老戏骨。 相较于他的演员身份,其另一个身份更加受人关注,那就是陈晓旭的前夫,而两人执手10年的爱情,也曾谱写过一段佳话。 奈何,情断人去,天人两别,前妻陈晓旭的离世,至今都是毕彦君内心无法抹去的伤痛。 一、入骨相思谁人知因为演过很多老北京的角色,毕彦君一直被误认为是北京土著,但其实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,这一点让人有些意外。 1955年,毕彦君出生在辽宁省鞍山一个干部家庭,父亲是军管会的领导,他为儿子提供了稳定的成长环境,毕彦君得以无拘无束地追求艺术。 小时候,他经常能看到一些内部参考片,像是《地道战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和《平原枪声》这类黑白电影,擅长模仿的他,也就成了一群孩子里能说会演的。 上初中时,他的班主任是一位北京知青,两人年纪相当,自然成了好朋友,后来,鞍山话剧团到中学招人,老师就给毕彦君报了名。 1972年,17岁的毕彦君考入话剧团,并从装台卸车的杂活做起,后来客串一些甲乙丙的小角色,因为人比较机灵,半年之后,他就转正了,享受编制内待遇。 再之,毕彦君长了一张国剧脸,浓眉大眼,正气凛然,团里的老前辈都喜欢这个小后生,一有机会就把他往前推,渐渐地,他也就混成了团里的台柱子。 后来,他参演了首部电影《直奉大战》,饰演冯玉祥的助手鹿钟麟,紧接着又主演了电视剧《九一八》,扮演张学良,起点不可谓不高。 话剧团的孩子们,大多十七、八岁的年纪,他们青春热血,也爱做梦遐想,而多数的梦是美的,也是大胆的。 然而,毕彦君不敢做梦,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表演上,直到7年后,一个女孩的出现,让他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。 彼时,14岁的陈晓旭,出落得柳眉星目,皓腕芙蓉面,刚进话剧团的她,就引来毕彦君的注意。 陈晓旭出生在一个文艺家庭,父亲陈强是鞍山京剧团的著名导演,母亲王元夕是一名京剧演员,在家庭的熏染下,陈晓旭能文能舞,常常写诗登报,尤爱芭蕾舞。 后来,因为特殊原因,她不得不放弃练习多年的芭蕾舞,进入鞍山话剧团,成为一名报幕员。 在话剧团,陈晓旭像一株无人问津的蒲草,性子淡淡的,内秀寡言,一副水杏似的眼睛,常常流露出莫名的悲伤。 她总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,捧着书读,而那本《红楼梦》却是她爱不释手的。 这一切都看在毕彦君的眼里,对这个敏感多愁的小妹妹,他比别人多了一分怜爱。 虽然,两人相差了10岁,但却聊得十分投缘,私下里,陈晓旭也只向他一人,使出女孩家的小性子,透着几分顽皮,又几分天真。 高大帅气的毕彦君,在团里是个香饽饽,有不少暗许芳心的女生,但他却迟迟没有谈恋爱,这让团里的老领导操了不少心。 你也不小了,难道团里的姑娘你一个没有看上的吗? 领导关切地问道。 有的,我在等我的小女孩长大! 毕彦君低下头,抿着嘴,不再多言。 这个女孩就是陈晓旭,多年相处之下,毕彦君对才情灼灼的陈晓旭,早就一往情深,但他仍以大哥哥的身份,保护和尊重她,静静地守候她长大。 二、西子捧心只一人一个刁毒的夏日,林荫边的轻榻上,陈晓旭慵懒地卧在那儿看书,只见,毕彦君捧着一本《大众电视》杂志跑了进来。 我有个好消息,你要不要听? 他喘着粗气,故作神秘地问道。 与我有关的就听! 陈晓旭斜睨着眼睑,淡淡答道。 看嘛,一模一样,他指了指海报里的人,瓮声说道。 谁? 她正起了身子,瞅着毕彦君。 林黛玉啊,正好中央电视台准备筹拍《红楼梦》,你赶快写信报名去,毕彦君神采奕奕地说道。 傻哥哥,你又自作多情了不是? 我就是一个小丫头,哪有那本事,要写你自个儿写去! 陈晓旭笑着说道。 眼瞧着陈晓旭不上套,毕彦君来了一招激将法,你形象气质都接近林黛玉,又那么爱读《红楼梦》,难道连试一试都不敢吗? 本就心气高的陈晓旭被这么一激,当即拿来笔墨,扬声说道:谁说我不敢! 毕彦君了解陈晓旭,更了解导演的心思,他建议陈晓旭写完信,在附上自己创作的小诗和一张照片,在他看来,陈晓旭的才貌与林黛玉如出一辙。 那张照片上,她两黛笼烟眉,一双含情目,依立在风中低眉浅笑,照片的背面是一首小诗,她14岁时发表的《我是一朵柳絮》。 我是一朵柳絮,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,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. .. .. .写完信,陈晓旭就把这事给忘了,怎料在一星期之后,她接到导演王扶林的来信,邀请她去北京试镜,并告诉她如果面试成功了,差旅费可以报销。 后来,毕彦君陪着她来到北京,面试时,问道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几十个问题,陈晓旭一一对答如流,包括每个人物的判词,命运等等。 1984年,陈晓旭接到了剧组的培训合同,进入大观园体验和学习,而林黛玉组的竞争者还有张静琳和张蕾。 最终,陈晓旭被定下来演林黛玉,相比较前两个演员,她不是最漂亮的,也不是演技最好的,但是陈晓旭往那儿一站,就是林黛玉的味儿,这是天生的。 这边,毕彦君也没有闲着,在陈晓旭拍摄期间,他去上海演了话剧《少帅传奇》,并在上海青年话剧院老师的推荐下,来到上戏电影表演干部进修班,按照团里的特批,全职学习了两年。 这期间,他与陈晓旭经常通过写信交流,两人感情也逐渐升温。 为了报答鞍山话剧团的栽培,1986年,学成之后,毕彦君又回到了老家工作。 而随着《红楼梦》的播出,陈晓旭一炮而红,更是成为观众心中唯一的林妹妹,两人浑然天成,仿若一人。 奈何,自从见过那个大千世界,她好像就困在红楼里,也困在林黛玉的一生里,再难以走出来。 成名之后,陈晓旭更加坚定对毕彦君的心意,两人精神相契,才华相通,又从年少一路至今,遂自然走进了婚姻。 1988年,22岁的陈晓旭,嫁给了32岁的毕彦君,才子佳人,煞羡旁人。 三、从此萧郎是路人拍完《红楼梦》之后,陈晓旭留在了北京,并在宣武区春树胡同租了一间朝西的小屋,白天等戏,晚上看书,日子过得清浅,又不乏寂寥。 后来,她又饰演了《家》中的梅表姐,可不管如何演绎,她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沾着点林黛玉的影子,不禁限制了她的戏路,事业开始走下坡路。 1989年,毕彦君来到北京发展,终于与娇妻团聚。 此时,陈晓旭经马国光的推荐正式参军,并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了一名普通的演员,期间她只在部队里进行演出 。 而毕彦君一直有个导演梦,于是跟随王扶林导演身后,做了几年副导演,后来因为讨厌复杂的人事关系,他又回去演戏了。 北漂的那几年,生活时有不如意,初入藏龙卧虎的北京城,毕彦君没有背景,也没有关系,只能靠着自己两条腿,四处求戏。 这边,妻子陈晓旭事业陷入瓶颈期,经常顾影自怜,丈夫忙碌整日不见人,她更加感到孤独和伤感,时常为了一些小事生闷气。 作为大老爷们,毕彦君心眼直,对妻子发的无名火,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,与她吵架也吵不起来,争执就好像一个人的独角戏,他被折磨得不轻。 性子敏感,又苛求完美的陈晓旭,逐渐对丈夫失望,她无法包容毕彦君显露出来的缺点,曾经的萧郎早已不是合意人。 1990年,两人和平解除了婚姻,10年执手的一对璧人,就这样分道扬镳。 多年以后,再次回首这段感情,陈晓旭说:我觉得婚姻应该是严肃的,最重要的是性格,我太像林黛玉了,难以容人,菱角太多。 离婚之后,一个向左,一个向右,两人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。 毕彦君搬离了春树胡同,住进了西单的大杂院,五、六户人家挤在一起,谁家炒个辣子,呛得全院老小齐打喷嚏,经常倒个夜壶也能打照面,彼此聊上半天。 作为单身汉,院里的老人都很照顾他,谁家里煎带鱼、包饺子,一定会给他送上一碗,领里关系非常和睦,来自陌生人的温暖,让他爱上了北京这座城。 1992年,毕彦君上映了三部电影,分别是《无使命行动》、《大决战之平津战役》和《蒋筑英》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1994年,他又在《三国演义》中一人分饰两角,分别饰演李儒和杨修,演技可圈可点,也让更多的导演看到了他。 同年,一部叫《天桥梦》的年代戏找到了他,请他出演清末衰败的贾阿哥,这是一部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剧,民间杂耍、绝技,各种三教九流,令人难忘。 作为东北人,为了演好老北京,他可下了不少功夫,跑到城墙根儿、澡堂子和胡同串里,找大爷大妈聊天,学着遛鸟、斗蛐蛐、养花护草。 凭借这部剧,毕彦君成为北京生活剧的香饽饽,陆续出演了《混在北京》、《小井胡同》和《芝麻胡同》。 包括后来的《大宅门》,也出现了他的身影,剧中饰演儒雅谦和的白二爷,也就是白景琦他爹。 至此,毕彦君成为小有名气的演员,戏约不断。 四、黛草如烟恨离别1990年,陈晓旭拍摄了一部电视剧《黑葡萄》,结识了自己第二任丈夫郝彤。 后来,两人一起转战商场,在1996年,夫妻俩创办了鼎鼎大名的世邦广告公司,郝彤负责洽谈业务,陈晓旭负责写文案创意。 因为林黛玉的名声享誉在外,加之才华横溢,陈晓旭的广告创意总能不落窠臼,引领市场潮流,很快公司便占据广告业半壁江山,年营业额创下2亿元。 10年打拼,陈晓旭一跃成为身价上亿的女老板,还被《世界经理人》周刊社授予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称号,同时荣获2006年十大杰出女性人物。 就在风光之时,一则陈晓旭弃亿万身家而不顾,剃度出家的消息登上了热搜。 2007年2月,陈晓旭突然辞去董事长之职,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,法号妙真。 为人所不知的是,此时的她,已经患上了乳腺癌,她一边礼佛,一边治病,以无边无度的佛学,来疗慰自己的内心,获得平静的力量。 如林黛玉一般,质本洁来还洁去,她不愿意用西医的治疗,把自己弄得七零八碎,她想完整得来,也完整地去。 保守治疗的方法让她的癌细胞扩散很快,3个月之后,陈晓旭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。 弥留之际,她与亲人一一道别,还拜托了周岭先生,也就是《红楼梦》的编剧之一,为她联系了毕彦君,希望两人通个电话。 3个小时的通话,电话两头的人早已泣不成声。 毕彦君怎么也不愿意相信陈晓旭患癌的事实,两人的过往依稀在目,那个从青春陪他一路走来的女孩,在他的心底一隅占有极重要的分量,混杂着难以说清的情愫,柔软的,坚韧的,温暖的. .. .. .2007年5月13日,陈晓旭离开了人世,羽化成一株绛珠草,回到了她本来的位置。 在大众面前,毕彦君从未提过自己是陈晓旭的前夫,他不愿炒作与她的旧情,只希望天堂的那头,她获得平静祥和。 这些年,毕彦君默默无闻精耕表演,先后出演了《傻春》《再回首》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和《觉醒年代》等热播剧,成为观众心中敬业勤勉的老戏骨。 我是一个有理想没有目标,怀着浪漫心情过平淡日子的人。 我没有什么野心,只要有戏演,有自己喜欢的角色就可以了,毕彦君如是说。 一切归于平静之后,生活还得继续,后来,毕彦君迎娶了自己第二任妻子,她是一位圈外的设计师,两人育有一子,日子过得朴素又简单。 发布时间:2024-06-06 07:07:11 来源:番茄网 链接:https://www.leida518.com/article/227.shtml